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

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

2005-10-26 0:0 【

  临床上早期识别与诊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(AAD)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。在应用抗生素期间要细心观察其不良反应,往往不难早期发现AAD.如果在近期或正在接受抗生素治疗以及治疗结束后2个月内发生腹泻,其大便为水样、糊样,每天≥3次,连续2d以上,均应考虑发生AAD的可能。若伴有腹痛、发热、白细胞计数高,则应警惕伪膜性肠炎的可能,确诊有赖于病因学和组织学的进一步检查。

  对于严重和持续的AAD病例,关键在于识别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,确诊需在粪便中检测到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及其肠毒素A和(或)细胞毒素B。组织培养法是诊断的金标准。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肠毒素A或B的特异性好,但假阴性率为10%-20%,因此对测定结果要加以分析,综合评价。

  防治措施主要是合理使用抗生素,用药要有明确指征(适应证),同时进行严格的、科学的指导与管理。临床上必须使用抗生素时,首先要选用窄谱抗生素,慎用广谱抗生素。一旦发生伪膜性肠炎,要立即停用原来的抗生素,然后根据致病菌种类的不同,通过药敏试验选择用药。对于轻、中度AAD的常规治疗包括补液,停用抗生素,或更换导致相关性腹泻危险性较低的抗生素,一般在停用抗生素3d后临床症状缓解,需要注意22%腹泻患者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有关。

  治疗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可选用口服甲硝唑250mg,每日4次,或口服万古霉素125mg,每日4次,10d.并加强隔离措施,防止院内感染。甲硝唑和万古霉素的疗效相似(>90%),腹泻通常在2-3d内缓解。为防止出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,美国感染病学会、美国胃肠病学院和美国临床流行病学会推荐首选甲硝唑治疗,以防止突然出现万古霉素耐药菌。

  应避免使用解痉药,因为有使毒素滞留肠腔的危险。大约20%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会复发。大多数患者再次使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治疗仍有效,5%的患者会有几次复发,因此对这些患者的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。

  由于AAD通常是肠道正常菌群失调的结果,治疗在于选择性应用微生态制剂等以恢复正常菌群。例如,嗜酸乳酸杆菌、干酪乳酸杆菌、保加利亚乳酸杆菌、双歧杆菌、长双歧杆菌、粪肠球菌、嗜热链球菌和Boulardii酵母菌等。多种微生态制剂现已用于AAD的治疗和预防,多数研究评估了微生态制剂对AAD的预防作用。